民事纠纷应该去哪个部门解决?解决民事纠纷的机构建议

2023-10-07 22:44

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只有两种,一种是私下的,一种是公开的。私下解决的,双方私下协商或通过有关部门调解达成和解;如果公开,此事将走法律程序并上法庭审理。

解决农村纠纷主要有五种方式:

1。双方协商。双方协商符合意思自治原则,是最省力、最经济的解决方案。它可以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,对双方都有利。

2。私人(中间人)调解。该解决方案以中间人的私人关系为基础,利用中间人的特殊地位来影响和促进当事人达成谅解和一致。在家庭民事纠纷中尤其常见。中间人通常是双方信任的长辈或亲友。

3。自主调解。自治调解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、解决的活动。自治调解的本质是在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上,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协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。村委会成员中设有专门调解委员会委员,负责调解农村民事纠纷。这是目前农村地区解决纠纷最普遍、最有效的方式。

4。行政调解。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调解部门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、解决的活动。实践中一般由乡(镇)派出机构调解部门进行。行政机关应当坚持双方自愿、合法的基础;长期无法解决的,应当通知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。

5。诉讼和解。诉讼解决是指采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,利用国家强制手段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的纠纷解决方式。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。当纠纷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时,司法最终会提供救济,即司法最终救济。

中国农村纠纷的特点

我国农村地区的矛盾纠纷具有地方性。我国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,人与人、人与土地、各种事物、空间充分接触和了解。农村纠纷具有地方性质,多为“家事”或“琐事”。它们往往原因简单、涉案金额较小,但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。如果不及时解决,矛盾很容易激化,甚至酿成严重冲突。进入刑事案件。

当前,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。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外界的经济、文化、社会交流不断扩大。农村民商活动更加活跃,矛盾纠纷更加频繁。

除了传统的婚姻家庭纠纷、邻里纠纷、债权债务纠纷外,农村还出现了新的纠纷类型,主要包括因改善居住条件引发的宅基地使用权纠纷、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等。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等关系造成的。村民之间因商业活动产生的人格权纠纷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、表决权纠纷、名誉权纠纷、劳动合同及劳动争议、联营经营合同纠纷、村民自治引发的村管理纠纷、环境污染等侵权纠纷、征地拆迁补偿纠纷等

不过,这些新型纠纷仍然离不开熟人社会的本质属性,而且也具有地方特色。